单纯的综合排序没有任何作用,选学校要结合自身需求,也要正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地域差距。
单就学校的档次来说,五所211财经(央财、上财、外经贸、中南财经政法、西南财经)同属一档,东财除了没有名头和前五所也较为接近(其实211工程已经逐步淡化,但是影响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)
除此以外,地域偏好、生源师资、硬件环境、学校知名度、学校的发展历程、现状和发展前景,都是考生着重考虑的方面。
各高校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也很正常,每个高校在历史上都有过辉煌期或者没落期,五年就是一个变化周期。
上述六所财经院校都在某个时段达到过同类院校的第一,不需要详谈(甚至可以这么说,这六所学校都曾在某个时间段跌出过同类前三名)。同类学校也受大环境影响,作为一个整体相应其他类型高校起伏波动。但同学们更关注的是学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,历史因素以及校史由于各校表述尺度和判定标准不一,无法直接比较略显次要。
所以还是看看现状吧
1.参考2013-2015各校公布的就业报告:
总体出路状况,以及就业水平,薪资状况,两财一贸一档,西财一档,中南财和东财一档。
出国升学以外经贸最为领先,近30%;国内升学以央财最为领先,近30%;总深造率以央财外经贸最为领先,在50%-55%之间。其他各校总深造率多在25%-40%之间。升学质量来看都差不多,除去每个高校都有15%左右本科生就读本校研究生,中南财比其他四所略差。各校硕士深造率基本都低于5%,不做讨论。
每个院校就业地域偏好明显,外经贸央财集中在北京,上财集中于上海及长三角,西财中南财和东财集中在各自所在大区,西财与中南财在广东就业也占相当比例,东财去往华北地区就业所占比例也较高。
这与各个院校往届学生的就业偏好以及招生政策有关,除了外经贸和央财在全国各省较为平均的招生并给予西部少数民族10%-15%的比例,其他各校本省或附近区域生源比例较高。
外经贸留京率高于央财,但两校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比例、二线城市以上城市就业比例基本一致。
2.学术论文
人大经济论坛上各种论文的统计,排序分前后:上财,央财,西财外经贸,中南财,东财。其中前四校国际化程度较好,中南财东财较差。
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,排序也基本同上。
3.学科评估
按最近一次的教育部学科评估(2013),主要看经济学、管理学类,兼顾其他学科,排序分前后:上财,央财西财,东财,外经贸,(首经贸),中南财。
4.师资
师资状况,按照教授总数、教授比例、博导数、长江学者等等,四个财经基本是一档,外经贸由于学科偏向外语,博导数据差一些,东财全职博导数量明显低于四个211财经。上财西财央财大力引进海龟,课程改革步伐加快,外经贸国际化程度较好,中南财东财这方面较为滞后。
5.本科、研究生生源
生源:本科两财一贸一档,中南财西财一档,东财一档。研究生生源如果只统计校外保送生的部分,除了西财相较于中南财有较大优势以外,其余基本不变,即两财一贸一档,西财一档,中南财东财一档。
6.历史因素,仅供参考
(1)国家重点学科以央财最多,博士点上财最多,博导数西财最多,招生规模和历史上毕业生的存量都是中南财最多。
(2)外经贸1960年和1978年两次入选国家重点大学,其他院校均未入选。上财西财外经贸进入211时间较早,为1997年,中南财和央财为2005年。央财上财进入985平台时间较早,分别为2006年和2007年,西财中南财于2011年进入,外经贸未入选。
(3)央财上财中南财以及东北财经大学为教育部、财政部和所在省市共建,外经贸为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,西财目前没有共建协议。
(4)学校背景方面,央财上财中南财以及东财曾直属于财政部(1978、1979、1980-2000),西财直属于央行(1980-2000),外经贸长期直属于对外贸易部(后与国内贸易部合并为商务部)(1951-2000)。央财和外经贸同时兼有央行背景,外经贸并入了央行直属的一所本科学校中国金融学院(1986-2000),央财曾为财政部和央行共管(1954-1978)。
央财和外经贸始终为部委直属院校,与北京市、华北片区关联不密切。西财中南财上财东财因为有划归地方,重新整合的经历,相应与西南、中南、华东、东北大区以及本省市联系较多。
(5)经历过1952年院系调整的唯有的6所财经院校,即为现在的五所211财经类大学以及东北财经大学,虽然办学都有间断,但都以单独建制存在至今。
(6)校史,以及官方认定的作为校史起点的建校日,无法比较。不少学校在近些年进行过校史的追溯调整,一方面是对校史工作的重视,一方面是对学校形象的维护。
如果以独立建校,财经,本科教育三个维度来确定几所学校的起始点,并尊重各校官网的表述(各院校都进行过校史调整,各时期也不尽相同):上海财经1932(国立上海商学院),东北财经1951(东北计划统计学院),中央财经1951(中央财政学院),西南财经1952(四川财经学院),中南财经政法1952(中南财经学院、中南政法学院),对外经贸1954(北京对外贸易学院)。
(7)知名校友,大多都是毕业10年以上的历届毕业生,由于年代久远,比较对现在来说参考价值并不大。
而且知名校友无法全面比较,因为统计太难了。
各个院校的毕业生总量也不一样,不能光比较知名校友的多寡,得按同时期毕业生数量来算所占比例才行。
论学校的培养能力是要剔除30岁以后在职取得硕士博士学历的这部分校友的,因为这部分人多数是为了混个学历,甚至是功成名就(比如官至副部级,成为某董事长)之后弥补一个学历上的短板。
就我所知,这六所院校的培养能力都非常优秀,都有大量的全日制校友位居官商高层,但各有特点。例如央财在国有银行、财经部委、地方官员中杰出校友较多,上财培养的基金经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,外经贸在商务部、外交部、海关以及驻华外资企业有较大影响力,西财在四川政界、一行三会比较有影响力,中南财大培养出最多的财务总监,校友遍布财税系统,东财的校友则集中于财政部门和国有银行。
总的来说,这六所财经院校在同类院校中的培养能力是最优秀的。其他诸如陕西财经学院(西北财经学院、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),湖南财经学院(湖南财贸学院、湖南大学北校区),江西财经学院(江西财经大学),天津财经学院(河北财经学院,天津财经大学),北京商学院(中央商学院,北京工商大学),北京经济学院(首都经贸大学),山西财经学院(山西财经大学),上海对外贸易学院(上海对外经贸大学)在历史上也有一定历史地位。南京财经、南京审计、山东财经、浙江工商等校虽然本科办学史不过三十年,但发展前景看好。
无论是哪个学校的毕业生,具体到每个学生的表现,个体差异就相当大了。
如果非要排名,高考分数是最重要的参考。
一、如果按照高考分数,以及全国影响力的话;
A+档:中国财经类大学的第一梯队无疑是“两财一贸”,即: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中央财经大学;这三所院校,均位于北京上海,与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等,长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同济大学争夺全国各地的优质生源,不输“C9“高校联盟的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口碑,使得分数线水涨船高;
这三所高校中,如果论国际知名度以及口碑,应该是90年代独领风骚的贸大,但贸大人自己心里也清楚,曾经的辉煌历史难以再现,如今的学科建设发展一般,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,外企的光环反而不如国企、公务员等单位的吸引力更大,使得贸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不像当年如此令人艳羡,但是作为财经类院校的一员,自认为贸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极高,曾有HR认为人大和贸大的学生,在求职面试中表现最为突出,不输清北;
如果按照经济学领域、会计领域,上财应排第一,上海地区不存在北京市,清华北大人大社科院等诸多院校光环碾压,也不存在贸大、北师等传统强校,所以上财在长三角的影响力是有口皆碑,但是当前重点学科建设与评估成绩落后于中财,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财经类第一强校,位置略显尴尬;
如果按照发展速度以及应用经济学(金融、保险、财政、税务等学科),中财毋庸置疑应是榜首,毕业生流向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比例,高达80%左右,足见中财在体制内的认可度;
A档:中国财经类大学的第二梯队:四大“211工程”财经类院校之二: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西南财经大学,分别在华中地区和西部地区拥有较高口碑,特别是西南财经大学曾是央行嫡子,拥有足够的历史底蕴和校友优势,则位于第二梯队;但按照当前的趋势,中南财和西财的综合实力与第一梯队是逐渐缩小的,还面临的一个尴尬困境。如今,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中山大学等综合类名校,经管学科实力超强,而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传统意义上的理工名校都已成立自己的经管学科,且资源优势远大于专业类财经院校,所以财经类院校的专业性优势逐渐式弱,当前代表中国财经类院校的当属四大211财经院校以及贸大,但中南财和西财的城市、资源不占优势,是否能追上第一梯队,两财一贸的脚步,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B+档:中国财经类大学的第三梯队:则是原财政部部属高校的,江西财经大学、东北财经大学;虽划归地方,没有入选”211“,但在全国人民眼中,仍是不输于一般的985高校,强于传统意义上的211高校;
B档:吉林财经大学、南京财经大学、浙江财经大学等地方性财经类高校
最后,以前也为东财遭受的不公待遇感到过惋惜。也曾经关注过各种学校排名,现在回首看看。其实财经类学校,或者说,学校之间天天瞅着排名意义不是很大。这东西可能也就高中生和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很关注。因为他们也没别的什么可比可谈的。
等开始找工作或者开始工作了突然发现。大家大多数其实都是平凡的人。在学校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最后区别不过是你在这片区域做柜员,我在那片区域做柜员。你在这里卖理财,我在那里卖理财。我在这里加班做底稿,你在那边加班做底稿。学校之间那些差距突然发现非常渺小啊。
而那些特别出类拔萃的精英们,早就不是自己的学校可以定义他们的。他们找到的工作,以后得发展其实他在这a财会这样,在b财也会,在c财也没差。学校之间那些差距突然发现非常渺小啊。
别让学校成为你的上限,也别让它成为你的下限。
话说,那些什么科研能力本科教学质量与你何干。你不过是刷你的GpA,考你的证,做你的比赛,参加你的实习,出你的国,保你的研,找你的工作罢了。
(文章来源:weixinkd.com,若涉及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)
聚铭师教育致力于为您提供一对一的科学、合理的自主招生、志愿填报、出国留学、职业规划服务
微信咨询:17701057000 全国高考志愿QQ群:527315338
淮安报考技巧